由德國人提出的“工業4.0”概念正風靡全球。德國人把蒸汽機、電力、電子與信息技術廣泛運用引發的工業革命稱為“工業1.0、2.0、3.0”時代,而未來10年,基于網絡化、智能化的新信息技術將使人類步入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盡管這個提法更為奪人眼球,但其內涵與美國流行的三次工業革命有著基本一致的趨勢判斷。
當德國人描繪著“智能工廠”中機器在思考的未來愿景,美國人提出“再工業化”戰略部署,中國也在蓄勢迎接新時代的到來。最近《互聯網時代》用語言和鏡頭生動描繪了新時代對傳統工業的沖擊與再構:當傳統工業巨子福特汽車締造了容納8萬工人的魯日汽車城,生產線從黝黑礦石一直延伸到閃亮汽車時,波音787臨空一躍,已借助信息網絡創造了全球協作的新夢境,其90%零部件由遍布于全球各地的40個合作伙伴共同完成。而這樣的變革故事正在全球各地迅速發生。例如寶潔公司將技術難題放到網絡上,使其幾乎在瞬間網羅了150萬人的“編外”研發隊伍,一年時間內憑此推出新產品200多款,研發能力提高60%,并成功止住業績下滑。小米手機同樣依靠“prosumer(生產消費者)”新思維,穿透傳統生產與消費之間難以逾越的高墻,把“大腦”交給網絡,把幾十萬“米粉”變成小米手機的設計者、消費者、市場推動者,從而創造了還未發布就已銷售1870萬臺的奇跡。
一個個動人心魄的新時代故事,清晰勾畫了“工業4.0”的革命性前景。這個只是工業4.0的前奏,真正的智能化、物聯網、自動化、信息化、3D打印等全面融合的時候,它深刻變革制造業的全鏈條,從生產技術流程、經濟組織形態到商業模式整個生態系統都將迎來顛覆性巨變。而身處其中的人們也將遭受前所未有的影響,據估計,29%的工作崗位5年內存在消失的風險,它們將被計算機所取代。 |